黄色大片影院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视频日韩,天天操天天操天天干,久久青青91费线频观青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Language Tips > BBC > 娛樂星空 > 走進英國

奧運之年的倫敦逍遙音樂會終場

奧運之年的倫敦逍遙音樂會終場

終場音樂會(The Last Night of The Proms)照例舉行,六千觀眾躬逢其盛。

今夏倫敦可謂盛況空前:六月份,女王登基鉆禧大典首當(dāng)其沖;八月份,舉世矚目之奧運會和殘奧會接踵而至。然而,經(jīng)過一年往返于中英兩國間工作的經(jīng)歷,我最喜歡的還是一年一度的夏季逍遙音樂會九月份的終場。

今年是第118屆,恰逢奧運盛會,顯得格外隆重。斗轉(zhuǎn)星移,2009年的第115屆音樂會,是當(dāng)時上中學(xué)的女兒邀我去海德公園觀看的,而今她已在華威大學(xué)就讀一年了。時過境遷,但我們父女對古典音樂之熱衷卻不減當(dāng)年。

就在殘奧會閉幕式前夕,本屆音樂季的第76場,即終場音樂會(The Last Night of The Proms)照例在倫敦的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舉行,六千觀眾躬逢其盛。并與設(shè)在威爾士、蘇格蘭、北愛爾蘭,以及咫尺之遙海德公園四萬之眾的分會場互動,交相呼應(yīng)。

這是BBC交響樂團的捷克籍首席指揮吉里·別洛赫拉韋克執(zhí)棒倫敦六年之后的最后一場告別音樂會,曲目豐富多彩。開場世界首演的年僅26歲的青年作曲家馬克·辛普森的作品“火花”,不僅令人耳目一新,也不禁贊嘆樂壇后繼有人。

亨利·伍德爵士創(chuàng)立的夏季逍遙音樂會,至今是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古典音樂節(jié)。各國音樂家趨之若鶩,堪稱樂壇奧運。飲水思源,每次終場音樂會伊始,都有聽眾代表為伍德爵士半身雕像佩戴花環(huán)、擦拭塵埃的程式,使人感動。這尊著名的雕像,平時存放在皇家音樂學(xué)院的博物館里,但每年從七月中到九月初的逍遙音樂會季節(jié),都會陳設(shè)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巨大的舞臺上方,成為這一音樂盛事的象征。

交響樂曲目有應(yīng)景的捷克作曲家蘇克所作之“迎向新生”(其人曾獲1932年奧運會藝術(shù)比賽銀牌)、美國作曲家約翰·威廉姆斯為上世紀(jì)洛杉磯奧運會譜寫的“奧林匹克主題曲”, 英國作曲家戴流士的“告別之歌”,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狂歡節(jié)序曲”,以及終場音樂會傳統(tǒng)上不可或缺的亨利·伍德爵士,暨愛德華·埃爾加爵士的作品。

音樂會上蘇格蘭青年小提琴家尼古拉·貝內(nèi)代蒂演奏了布魯赫的G小調(diào)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和前蘇聯(lián)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牛虻浪漫曲”。這位器樂名伶年僅25歲,時下炙手可熱。其背景是意大利父親、蘇格蘭母親,四歲學(xué)琴、八歲成為英國兒童國家交響樂團首席。1997年入梅紐因?qū)W校深造,2004年以十六芳齡贏得BBC年度青年音樂家比賽,一舉成名。她演奏用一把三百余年的名琴,不同凡響。這琴由一銀行家富豪擁有,免費租賃的代價是每年演奏堂會以為回報。

當(dāng)晚真正的巨星是馬耳他的男高音歌唱家約瑟夫·卡列亞,演唱了眾多歌劇名作,從威爾第的“假面舞會”、馬斯涅的“維特”,到普契尼的“托斯卡”,直至“圖蘭朵”,還有膾炙人口的意大利歌曲“黎明”、西班牙歌曲“格拉納達”,以及羅杰斯的音樂劇名曲“你永遠不會獨行”,以及通常的獨唱壓軸戲 - 英國的愛國歌曲“希望與榮耀的土地”等,不一而足。

卡列亞雖然只有三十三歲,卻已經(jīng)出演了二十八出歌劇的主角。他十六歲學(xué)唱,1998年在米蘭贏得卡魯索聲樂比賽大獎、1999年又在普拉西多·多明戈國際歌劇比賽獲獎,迄今一直活躍在全世界各大歌劇院的舞臺上 - 倫敦考文園、紐約大都會、維也納、法蘭克福、柏林、薩爾茨堡、巴塞羅那,不勝枚舉。

卡列亞出場,虎背熊腰,頗有帕瓦羅蒂青年時代遺風(fēng),只是缺了白手帕。據(jù)說他幼年在英國林肯郡姨媽家模仿老帕,被認定有歌唱天才,于是回到馬耳他后參加合唱團,由此走上歌唱道路,這已是佳話。但不知為何,著禮服正裝卻不系領(lǐng)結(jié),也許是為了喉部松弛不成?

卡列亞被譽為“二十一世紀(jì)的時髦男高音”,待價而沽。評論家說他是卡魯索再世,兼有浪漫抒情性和英雄戲劇性的特質(zhì)。嗓音優(yōu)異、技巧嫻熟,倒也名副其實;一晚連續(xù)演唱眾多作品,風(fēng)格、力度各異。尤其是完成“今夜無人入睡的”高音b后,還要再唱一系列曲目,需強弱搭配。唱的雖顯謹小慎微,功力卻也游刃有余。欽佩之余,竊以為其法國作品處理細膩、控制裕如,其實略勝意大利作品一籌。

英國夏季逍遙音樂會百余年不衰,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堅持面向草根大眾。雖盡享音樂大餐,卻物美價廉、免阮囊羞澀之窘迫。時下中國國內(nèi)票價動輒成千上萬,似有天壤之別。超英趕美,如愿以償。

夏季逍遙音樂會另一個特點,即超級熱情的古典音樂發(fā)燒友群體首當(dāng)其沖。他們不僅每場必到,還堅持義務(wù)募捐,今年又籌集善款八萬二千余英鎊,以供音樂家救濟之需。聽眾與音樂家,樂思與情感交融互動,如此參與感難能可貴。

終場音樂會的一道亮點是特邀奧運會和殘奧會英國隊的獲獎運動員到場助威,舞臺上下歌聲一片。順便一提,英國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頓1961年配器的英國國歌“天佑女王”,BBC愛樂合唱團演唱的別具風(fēng)格,莊重而細膩。明年是布里頓百年冥誕,預(yù)計有不少紀(jì)念活動。記得年初布里頓基金會理事長訪華,我和美籍華人鋼琴家吳龍曾應(yīng)邀去北京麗晶飯店會面。吳先生和我搭檔多年,本想一起合作布里頓作品以為紀(jì)念,但他不幸年中辭世,只好作罷。“友誼地久天長”,音樂會總是以大聯(lián)歡的方式落下帷幕。對過去的回憶,對未來的憧憬,蕩氣回腸。

每次看完逍遙音樂會終場,大約受現(xiàn)場氣氛影響,心情總難以平靜。打道回府,貪婪地呼吸著倫敦夜晚的空氣,音樂盛宴的點滴滋味竟然回味無窮。倫敦樂風(fēng),樂此不彼,這種感覺是獨特而不可替代的。旅英四分之一世紀(jì),BBC交響樂團的面孔更新?lián)Q代,但夏季音樂會如同鐵打的營盤,逍遙之風(fēng)依舊。猶如女王陛下的形象,似乎永恒。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wǎng)友如要發(fā)表評論,請使用下表: